近日,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印发《关于应对疫情服务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提出三个方面9条措施,要求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组织落实,加快建立健全“一个窗口对外”服务机制,巩固提升疫情期间服务重大项目能力和成效;坚持项目工作法,持续滚动生成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,确保疫情期间服务经济稳定增长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。

《通知》主要政策措施包括:

一、增强疫情防控能力

保障医废处置能力。疫情防控期间,在保障环境安全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,可以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、危险废物焚烧设施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、工业窑炉等设施应急处置涉疫医疗废物,确保涉疫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效处置。

简化涉疫项目环评。积极服务保障新增“三类建设项目”(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认定的医疗卫生、物质生产、研究试验建设项目)。对临时性的三类建设项目,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;对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使用的,可实行环境影响评价“告知承诺制”,或者先开工后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。因疫情影响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排污许可证延续变更、自主竣工环保验收的,按疫情影响的时间延长相应的时限。

优化辐射许可管理。医疗机构(含为应对疫情建立的临时医疗机构)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应急增加的用于肺炎诊断的ct、车载ct、移动dr等x射线影像设备,在保障其使用场所满足辐射安全和防护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,豁免办理辐射安全许可手续;疫情结束后仍需继续使用的,可按“告知承诺制”补办相关手续。

二、助力稳定市场主体

提速项目审批。用好“一个窗口对外”服务机制,着力提速环评审批,推进项目加快从“纸面”落到“地面”。对重大基础设施、民生工程、重大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“一项目一专班”,对具备基本条件的重点项目采取容缺受理,先行组织开展技术审查等工作,待容缺要件完成补齐后第一时间正式批复。

强化要素保障。开设排污权指标交易线上超市,推行平价出让、随买随办等措施,以2021年全省市场加权平均价为基准,按照指标价格不高于90%的标准,指导各地投放排污权政府储备量,充分保障疫情期间新上项目所需指标。支持省重点项目重点重金属、vocs污染物总量指标从正在实施的减排项目中调剂,待被调剂的减排项目建成后,该重点项目可投运。

加强技术指导。针对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召开现场帮扶指导会,安排相关专家到园区、企业、行业协会开展现场指导,向企业推广自动监测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,现场解答企业在环境监测、环境治理方面的困惑。对处置危废存在困难的企业,协调接收单位按照就近原则规范利用处置。

三、推进治理项目带动

优化项目入库流程。对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申报的环境治理或涉疫污染防治项目,本着急事急办、特事特办的原则,适当简化项目立项、入库审核程序,待疫情结束后统一备案。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,要在保证安全基础上,及时开工建设;暂时不能开工的,要抓紧夯实前期工作基础,一旦具备条件立即启动建设。

加大资金支持力度。加快中央、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拨付,并结合本地区疫情防控的实际,安排资金时要向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县(市、区)和乡(镇、街道)倾斜;对上年度结余的资金,可根据疫情实际需求,在现有规定范围内做适当调整,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经费需求。

探索创新治理模式。指导和支持各地持续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(eod)、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等环境治理模式试点,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,拓宽投融资渠道,激发市场活力,促进环保产业发展。

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,及时调整以上各项措施和适用范围。

推荐内容

网站地图